从7月10到7月16日,我开始了在市园林管理处为期一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跟着工作人员了解园林以及城市绿化的基本知识。有幸参观了园林的基层园圃,看到了园艺师修建树木、栽培花草。以下是我对实习期间总结的学习感悟:
人居环境的创造和改善,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与人类生息并存的永恒主题。而在当前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人类的祖先非常懂得选择好的人居环境。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为了御寒与躲避野兽侵袭,选择了“巢居”、“穴居”的居住环境。后来,在地面搭起了茅草屋。再后来,有了砖房。我们的祖先总是尽量选择依山傍水———优良的人居环境来建造住宅,总是千方百计地营造良好的住宅小生态环境。即使地处寸土寸金闹市的民居,也设计了可以种花植草、气息清新的庭院和天井,或者是叠石为山、积水为湖、绿树掩映的私家园林。并通过建筑结构的变化来改善日照、通风、温度,防止噪声侵扰和灾害侵入。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以来,人居环境遭到了破坏。一方面,工业和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垃圾等等,使人居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植被的滥用使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建设性破坏”使人居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城市的急剧膨胀,使人居环境每况愈下,空气污染、水质下降、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等“城市病”日益严重。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工业和人口的大规模集聚,既让人类享受到了空前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也让人类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于是,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是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则主要是解决好传承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战略原则:
生态优先战略。人居环境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和室外居住环境两个部分。室内人居环境方面: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物间距、宜人居住面积,以及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等,实际上也是生态指标。而现在光污染和装修污染则是新出现的生态问题。室外居住环境:最重要的是住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的环境质量,尤其是植被的造氧、造荫功能的发挥。改善人居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结构”,消除污染,这是人居环境建设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指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资源。如节能、节水、节地等。节能,就是要有效采取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通风技术措施,并尽量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清洁能源。节水,要大力推行中水系统,少建或不建大草坪等费水项目。节地,不搞大广等等。
文脉传承战略。即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好文化脉络。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能光是到历史典籍中去寻找,而要体现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古建筑、风土人情、自然遗产等方面。目前,上述方面尤其是古迹和古建筑的破坏是很严重的,要引起高度重视。
以人为本的战略。营造好的人居环境,目的是为了“人”能健康地生存繁衍、舒适安全地生活和工作。以人为本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人居环境的许多方面。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人居环境建设中采取“适老”的措施,如老年住宅、亲情住宅、亲情社区等等。
所以城市中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杜鹃、牡丹、梅花等观赏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
随着近年来园林绿化面积的增加和植物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整形修剪的方法因树木种类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以下五个原则是园林工作者必须要遵循的:
1.遵循树木生物学特性的原则。园林树种不同,其分枝方式、干性、层性、顶端优势、萌芽力、发枝力等生长习性也有很大差异。修剪时必须尊重和顺应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2.遵循树木生命周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原则。任何园林树木在其生命周期中,总是遵循离心生长———离心裸———向心更新的生长程序。
3.遵循植物群落中各树种的生态位原则。人工栽植的观赏树木,栽植初期只是一种群聚关系,只有经过长期的生长栽培和外界环境的作用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种类组成,一定外貌的植物群落。各种树木在植物群落中趋于形成各就其位、各得其所的生态位。在修剪过程中必须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在外貌、色彩、线条等方面处理得丰富多样、美观协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按照群落整体结构要求,合理进行整形修剪。
4.遵循园林树木的修剪反应规律原则。园林树木冬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短截、缩剪、疏剪和缓放,由于枝条的生长势、生长部位、生长姿态及修剪强度的不同,其修剪反应差异很大。修剪时必须深入观察、研究上述综合因子,遵循树木修剪反应规律,慎重修剪,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目的。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园林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周边环境对树木修剪反应的影响。
暑假在园林管理处的实习期间,了解了基础的城市园林知识,认识到城市环境的建造和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联系,体会到城市中的每一处绿化都凝结着绿化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自然美,都是园林工作者的心血。短暂的实习期间,让我领悟到要珍惜城市的绿化,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此感谢那些为我们营造良好健康生活环境的园林工作者致谢!